今年上半年,西南重镇——重庆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,高达8300多亿元,超越连续7年霸榜全国城市消费榜首位的上海,成为国内第一消费大城。如果说,能够把上海从消费第一城挤下去的是北京、深圳,都不意外场内股票配资,而是重庆,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。有人说,这绝对是中国经济史上的大事件。
有人认为,重庆之所以能把上海从消费第一城的位置上拉下马,并取而代之,并不是它的“网红圣地”属性、解放碑、观音桥等网红商圈,也不是它的帅哥美女,还不是它洞天九四的氛围。真正的原因是重庆的房价,远远低于上述一线城市。
据了解,目前,重庆中心城区的房价,大约是每平方米1.3万元左右,而上海、北京、深圳几个城市中心城区的房价,很少有低于每平方米7万元的,而每平方米高于10万元的却比比皆是。重庆中心城区的房价,仅为上海、北京、深圳中心一线城市的若干分之一。
展开剩余76%我们来举例说明,一个白领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工作,月收入15000元,说起来不能算少,但房贷或者房租有可能占比达到50%甚至以上,剩余的部分,只能精打细算过日子;在重庆呢,同样的收入,只需偿还房贷或者租房3000元,就能有12000元的可支配收入。所以,有人说,在上海还完房贷,天马只能天天拼好饭、避开东方明珠;在重庆,大家却能顿顿火锅串串、每天逛商场、逛夜店。
重庆的房价低,是因为著名经济学家黄奇帆先生在重庆当市长的原因。黄奇帆先生没有把重庆弄成土地财政,政府靠卖地大发横财。而是采取了以下4种措施:
1、增加土地供给。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之一,就是人为制造的土地稀缺。重庆却反其道而行,推出地票制度。农民将宅基地复垦为耕地,政府验收合格,发放地票,开发商从农民手中购买地票,再凭地票向政府购地。这一招一举三得:守住了耕地红线,增加了建设用地指标,拆迁红利从拆迁户覆盖到全体农民。据悉,2008年至2016年,重庆累计交易了17.7万的地票,等于每年增加了14%的土地供给。同时,黄奇帆还规定,地价不能超过房价的三分之一,为房价上了“紧箍咒”,切断了炒房炒地的根基。
2、严控房地产市场的杠杆。黄奇帆严禁房地产开发商高杠杆融资,要求开发商必须用自有资金购地,禁止使用银行贷款,至于什么P2P等高利贷融资方式,绝对禁止。在每块土地拍卖前,重庆市的监管部门,都要核查房地产开发商是否存在违规贷款情况,违规者直接失去竞拍土地的资格。
3、超前建设公租房。在全国各地都大肆炒房的时候,重庆就已经启动公租房的建设。2010年至2012年,重庆市投资建设了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,能够满足200万人的居住需求,解决了30%-40%购房群体的住房需要。大幅地缓解了市场压力,让炒房客无利可图。
4、开展房产税试点。早在14年前的2011年,重庆市就率先开始了房产税的试点,对于高档住宅、以及在重庆无户口、无工作、无投资的炒房群体进行征税。虽税收规模不大,但却释放出明确的信号:推高房价需付出代价。
这4个措施推出后,成效显著。2011年至2016年,重庆市的GDP从1万亿元飙升至1.7万亿元,居民的收入增长近50%,而重庆的房价却仅上涨约10%,远远低于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厦门等城市。
重庆的实践充分地证明:把房价降下来场内股票配资,让老百姓买得起房,在房贷之外还有能力生活,消费自然就会起来,根本就不需要刺激。
发布于:河南省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